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!企業、政府、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
作者: 綠色和平塑膠專案小組
環保議題日漸備受重視,海洋塑膠污染是其中最受關注之一。2013 年全球只有 2% 塑呆滯料收購/回收膠包裝確實回收再利用,讓我們確信「源頭減塑」才是真正的解答。2019 年四大場所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後,無論政府、企業還是我們每個人,都可以再做得多一些,讓臺灣成為對環境友善的地方。
99% 的塑膠最初來自石油或天然氣,後續在製造、使用、丟棄各個階段,都造成問題,包括:
1. 流入自然環境造成生態浩劫,尤其是海洋首當其衝
每年估計有 800 萬噸的塑膠製品流入海洋,相當於每一分鐘就有一個垃圾車的廢手機收購/回收量倒入海洋,其中多數是塑膠包裝。塑膠包裝佔全球塑膠產業最大比例,約佔整體塑膠產業的26%,其中絕大多數都為一次性使用,在短暫使用過後被拋棄,成為垃圾。
2. 塑膠生產加深我們對石油的使用,並帶來可觀的溫室氣體排放
目前全球的塑料生產佔全球石油消耗量 6%,相當於全球航空業的石油消耗量。如果成長趨勢維持,到 2050 年,塑料行業將佔石油消費總量的 20%。
3. 塑膠製品成分影響環境與健康
塑料由聚合物與複合添加劑(如穩定劑、增塑劑和顏料等)混合製成。在聚氯乙烯(PVC)中用作增塑劑的雙酚 A(BPA)和某些鄰苯二甲酸鹽等物質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不利影響。長期接觸塑膠以及其中添加物的潛在後果,以及它對整體生態性的影響,仍存在不確定的風險。
塑膠污染嚴重,積極採納解決方案,促成個人、企業、政府從源頭廢五金收購/回收減塑,刻不容緩!
2019 年綠色和平結合萬聖節節慶,舉辦了「不減塑,就搗蛋」的活動,一起歸還塑膠包裝給零售通路。© Greenpeace
為什麼現在就要減塑?
1. 拯救海洋與生態
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鳥面臨誤食海洋垃圾或纏繞受困,估計已經有 100 萬隻海鳥國稅局報廢因此死亡。在中途島,90 天大的鶵鳥身體裡有 276 片塑膠碎片,占體重的 15%,相當於一個成人身體裡有 6~8 公斤的塑膠垃圾。
一年有十萬隻以上海洋生物死於塑膠廢棄物纏繞,每十種受海洋垃圾影響的物種,就超過一種是面臨絕種危機的物種。海洋生物每分每秒都在受苦,而我們應該做的,就是盡力減少流入自然環境中的塑膠垃圾,從生活中促成改變。
2. 塑膠也會進入人類食物鏈
塑膠一旦流入自然環境,幾乎不會完全消失,而會隨著陽光、海流,碎裂成細小碎片,甚至被魚類、貝類攝取,進入食物鏈。看完整「海鮮中的塑膠」報告:你今天吃塑膠海鮮了嗎?
3. 空氣中也出現微塑膠
越來越多研究證明,空氣中已有微塑膠,呼吸是一條重要的暴露途徑,而不僅僅是藉由飲食與海鮮。了解專家怎麼看塑膠污染:塑膠污染多嚴重?連空氣中都有微塑膠
4. 生產塑膠持續增加碳排放量
塑膠生產是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因素。根據報告,目前塑膠生產消耗全球石油產量的 6%,如當前的趨勢繼續,到 2050 年,塑膠產量預計將增長到佔20%。